当小面遇上面痴,当面痴要开面馆……
小面,是重庆人对面条的统称。
小面,也被称为“重庆第一餐”。
在重庆市井有一个人,每天吃一碗小面,一张公交卡走街串巷,30年来吃遍了重庆几百家小面馆。
他来自于民间,是食客里的行家。他把面之小,吃出了故事和文化。
2013年,央视纪录片《嘿!小面》摄制组邀请他参加拍摄,从视觉上带领观众品尝了重庆味道最巴适、深藏巷陌的重庆小面,他是贯穿全片的灵魂人物。
为在一周内吃遍重庆小面50强,他创下单天吃7碗面的纪录。
他,就是被网友称为“重庆第一面痴”的“123台灯”。
”123台灯”和重庆小面已然成为不可分割的符号,这个符号带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游走在重庆的街头巷尾,品尝这一地道的民间渝味。
有人问:“灯哥,你吃过多少碗面,算过吗?”
他招牌式地笑,透着得意,“从我记事起就开始吃面,每天至少一碗,今年我48岁,你算算,我一共吃过多少碗面?”
这是“面痴”与小面的不解之缘。
因《嘿!小面》、《舌尖上的中国2》迅速蹿红的“123台灯”,没有因突如其来的名气改变每天一餐小面的习惯,所不同的是,他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”面友”交流吃面心得,他的“面友”圈越来越广,他也和“面友”吃出了故事、信任和友情。
两年来,很多人认为“123台灯”会趁热开一家面馆,名利双收。“时机不成熟,行业标准不规范,没有完整的技术、服务体系,盲目开店既是对朋友不负责,还会砸了重庆小面这个金字招牌。”123台灯像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,推崇重庆小面。
2014年,他联合几位行业内小面、调料品老板,寻求市政支持,奔走在成立小面协会的路上。“一面之缘,集众家所长,规范行业标准,打造小面精品,推广小面文化,优质服务会员和消费群体,是重庆小面协会成立的宗旨。”然而,在小面协会高调成立并正常运转一周后,“123台灯”毅然宣布卸任小面协会秘书长一职。
他来自民间,应回归民间。
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全国各地转转。”
“每个朋友都说没有吃过我煮的面,我想开一家自己的面馆。”
为了满足众多123台灯“面粉”和“灯丝”在味觉、视觉、听觉以及创业的多方需求,重庆市台灯刻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应运而生。
重庆小面的舌尖—— “123台灯”开面馆了!
《嘿!小面2》——”台灯带你吃小面”已经完成重庆卫视首播、腾讯视频上线,“123台灯”重庆38区县面食游记项目也已启动,观众将有缘再次在屏幕上与第一面痴重聚,品尝巴蜀文化的独特风味人情、品味台灯的匠人情怀。
附:“123台灯”简介
李杰平,网名“123台灯”。
2012年,重庆小面50强品尝游,关注小面,推动小面 2013年,天涯社区小面达人
2013年,重庆新闻频道《重庆发现》栏目重庆小面专访
2013年,中央电视台投资、曾磊执导的《嘿!小面》主演
2014年元月---2016年5月,重庆市小面协会主要发起人,首届小面协会秘书长、重庆餐饮协会小面专委会高级顾问
2014年,“13年天涯十大最有影响力ID”、“最有影响力的生活达人”
2014年,《重庆晨报》授予“重庆第一面痴”
2014年,重庆电视台天天630《小面故事,麻辣人生》节目主演
2015年初,“2014年重庆市十大年度经济人物”候选人之一
2015年,重庆科教频道《123台灯带你吃小面》主演
2015年,《嘿!小面2》主演
2016年4月,请辞重庆市小面协会首届秘书长
2016年7月,“重庆市台灯刻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”成立
2016年6月,《123台灯与小面》一书的编辑
2016年11月21日,首家店在重庆市龙湖时代天街落成
2017年3月, “台灯美食之旅” 开启重庆38区县面食游记
2017年10月,重庆市消防局九龙坡区消防代言人。
2017年12月,“重庆有红人”——重庆首届新锐精英人物评选,“123台灯”进入美食排行榜